首页 主席致辞
各位专家、学者,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当前,生猪产业面临产能阶段性偏高、生产和价格波动风险大等问题。同时,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禽粪污处理、屠宰检疫监管等任务艰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还有不少短板制约。我国生猪产业在经历了非洲猪瘟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冲击后,进入到转型重构的关键时期。短期看,既要保持稳固的基础产能以支撑生猪稳产保供,又要通过有效调控维持供求平衡和稳定市场价格。长期看,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食物多样性需求增加,我国猪肉人均消费需求持续下降的趋势基本确定;饲料资源结构性短缺、环境保护和粮食安全等外部限制性因素对产业的影响将逐步加大。
       基于以上因素的趋势演变大致有三点,一是多样化的猪肉消费需求结构将逐步形成,包括从瘦肉型猪肉到富含肌内脂肪猪肉的消费升级,以及热鲜肉、冷鲜肉和猪肉制品构成的猪肉产品结构的动态变化;二是针对多样化猪肉消费需求的生产体系重构,包括生产链再分工和区域再分工,以及保证健康、安全、美味猪肉的生产能力建设;三是跳出常规理念和方法的新思想、新技术和新产品将是完成产业转型重构的重要驱动力。
      我国的生猪产业经过科技工作者和养殖从业者艰苦卓绝的奋斗,已经完成了猪肉供给量满足需求的任务。未来生猪产业还将在保障粮食安全、保证有效供应、促进绿色转型、保障食品安全和维护农户利益这五个方面持续努力,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优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鉴于此,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对已经举办了十年的中国猪业科技大会进行了适度改版,在保留以科技为核心的基础上,重点增加了科技与产业的适配和实用方面的深入探讨及经验推广的内容。设置学术与研究、生产与质量、疫病防控与实践三大主题,汇集科技界和产业界人士充分交流讨论。大会组委会希望通过对大会形式和内容侧重的提升与完善,汇集、交流和展示应对挑战的新思想、新技术和新产品,对生猪产业和科研发展有所启发。
       本次大会选择在福州召开,是因为:福建省生猪产业发展独具特色,不仅在种猪繁育和仔猪推广上成为全国的高地,而且在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调控有效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构建方面也是卓有成效。本次大会期间同步召开“猪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福建省第十四届猪业科技大会”,重点介绍和讨论福建省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
       在行业专家、学者和广大畜牧兽医科技工作者的积极参与下,本届大会录用论文摘要220篇,其中遗传与繁育专题64篇、营养与饲料专题79篇、疫病与防治专题61篇、其他各类论文16篇。经学术委员会审定并从中优选出24篇进行口述报告交流,196篇进行壁报交流;另有《中国畜牧杂志》《中国兽医杂志》两个专刊15篇论文同步在大会上作报告交流。
       本次大会的举办,得到了业务主管部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和学会支撑单位中国牧工商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普莱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农业大学的关注、支持;还要感谢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福建省生猪产业体系等权威单位给予的专业指导,特别向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福建省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等单位致以诚挚的谢意,他们的深度参与和全力支持,为大会的落地执行提供了坚实保障,彰显了地方行业组织与科研院校对产业发展的责任担当。最后向给予本次大会赞助支持的企业致以诚挚谢意,他们是:牧原食品、勃林格殷格翰、安佑集团、嘉吉、PIC中国、默沙东动物保健、漳州大北农、箬溪生态、广西一遍天、中牧倍康、哈泰智能、科诺股份、福建普乐农、北京金诺诊断、中芯种业、科赛安生物、深圳数牧科技等50家合作企业,他们的信任与支持,为大会的顺利运转提供了重要保障,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行业企业对生猪产业科技创新的热切关注与积极贡献,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凝聚了强大合力。
       听专家观点、会四海朋友、看创新产品、论发展趋势。预祝第七届中国猪业科技大会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圆满成功!


黄路生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