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会议动态 > 正文

2025家禽营养与健康论坛在京盛大开幕

更新时间:2025/10/19 8:52:40

金秋十月,硕果飘香,行业精英齐聚京城。20251018日,由中国农业大学家禽营养与饲料科技创新团队、畜禽营养与饲养全国重点实验室发起、以融合创新·精准营养·数智科技·降本增效为核心主题的第六届家禽营养与健康论坛,在北京隆重拉开帷幕。本届论坛汇聚了中外家禽营养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及行业精英,聚焦净能与精准营养、微生物与肠道健康、新型蛋白资源开发等核心议题深入探讨,共同探索营养优化、健康提升与高效生产的前沿技术路径。在为期一天半的论坛中,27 位国内外权威专家将带来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分享。近 600 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学者、科研人员与企业代表共赴盛会,共同通过科技创新驱动生产效率提升,引领家禽产业迈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新阶段。本届论坛不仅是学术交流的盛事,更是推动产业创新、共塑家禽营养研究与应用的崭新未来的重要平台。

聚焦核心议题,引领产业方向

大会开幕式由北京博亚和讯农牧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闯主持。三位致辞专家从不同维度擘画了产业未来蓝图。

大会主席、中国农业大学呙于明教授回顾了家禽产业论坛的发展历程,并提纲挈领地指出了产业未来的四大发展方向。他强调,家禽产业正处在历史交汇期,必须打破学科与产业链壁垒,通过融合创新建立协同机制;要借助精准营养实现动态调控,体现技术进步与绿色发展;需以数智科技驱动产业智能化,配套建设数据中心;在成本控制与多维度增效中寻求突破,最终实现系统性的降本增效与产业升级。呙教授指出,本次会议是一次推动行业变革的契机,汇聚产学研用各方智慧,共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家禽养殖的新路径、新动能、新范式。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秦玉昌研究员在大会开幕辞中从宏观层面剖析了当前家禽产业面临降本提质的双重压力,精准营养与精细化加工已成为行业破局关键。他分享了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在节粮型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强调应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开发饲料资源,通过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和绿色低碳养殖模式的推广,科学引导行业实现量与质的均衡发展。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乔玉锋副理事长从历史的纵深视角,回顾了行业从短缺经济到当前面临过剩经济的挑战。他呼吁全行业应畅所欲言,共谋出路。面对节粮、减排等新时代要求,他特别指出协同创新的重要性,教、科、研、生产需紧密结合,并倡议行业要建好平台、研究文化,为家禽生产注入深厚的文化动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后的大会主题报告环节由马闯先生和呙于明教授共同主持。18号下午共有7位特邀发言人在大会上进行了前沿报告分享。

精准营养与高效生产: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精准营养已成为驱动家禽产业“降本增效”的核心引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侯水生研究员系统阐释了肉鸭营养健康研究的关键突破,指出苏氨酸对保障北京鸭肠道屏障功能至关重要,而维生素A、核黄素等缺乏则会直接引发肠道健康与能量代谢紊乱;其研究还证实添加包膜丁酸钠能有效优化肠道菌群并提高生产性能。基于团队二十年的深入研究,所牵头制定的《肉鸭营养需要量》国家标准及“肉鸭精准饲料配方技术”已被农业农村部列为主推技术,正为我国肉鸭养殖业的节粮、减排与增效目标提供核心科技支撑,强力驱动产业可持续发展。江苏益客集团首席科学家许毅博士在肉鸭养殖一线深耕多年,他明确指出当前肉鸭营养研究存在目标、起点与节奏“三大误区”。他强调,肉鸭70%价值来自鸭毛、鸭胗、鸭舌等副产品,不能简单套用肉鸡“最低料肉比”逻辑,而应从鸭的生物学本性出发,建立基于采食习性、消化特性与产品价值的专属营养体系,以实现整体价值链最大化。在起点上,肉鸭与肉鸡的生理结构存在本质差异,例如肉鸭的喙部结构适合在水中滤食,其采食行为、消化生理与肉鸡截然不同。在生长节奏上,肉鸭具有前期生长发育迅速的特点,营养供给策略应与之匹配,而非照搬肉鸡的模式。许毅博士呼吁,未来肉鸭营养研究应聚焦于如何通过精准营养策略进一步挖掘和提升副产品的价值,从而推动整个肉鸭产业链的效益升级。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饲料BU饲料产品部产品技术研发中心主任燕磊博士进一步分享了净能体系在肉鸡和蛋鸡饲料中的商业化成果。实践表明,净能配方可提高肉鸡屠宰率0.92%、降低增重饲料成本0.12/公斤,蛋鸡单位鸡蛋耗料成本最高下降0.20元,展现了精准能量评估对降本增效的显著作用。该技术已在全国研发基地示范推广,每吨饲料可实现综合效益150元以上,展现出精准能量评估技术在降本增效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关键技术价值。

绿色健康与无抗养殖:探寻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围绕绿色健康养殖,多位专家在论坛上分享了从前沿机理到产业应用的多维度突破,相关成果主要集中于饲料安全、效率提升及免疫调控三大方向。在饲料安全与效率提升方面,中国农业大学马秋刚教授系统阐述了霉菌毒素对家禽的危害,指出霉菌毒素可导致家禽肝脏病变与免疫抑制,并介绍了生物降解技术的最新进展。其团队开发的生物降解技术通过筛选高效降解菌株实现毒素无害化处理,已在呕吐毒素(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N)等特定毒素降解中取得显著成效,正进一步攻关复合毒素降解与酶活稳定性,为饲料安全构建坚固防线。

在降低饲料抗营养因子对家禽营养的负面影响上,酶制剂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北京盛拓达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张广民博士强调,在我国肉鸡料肉比已达1.20-1.30的高水平饲养背景下,酶制剂成为提升饲料利用效率的关键。他提出以“有效酶活×消化率改进值”为核心的第三代评价体系,综合考量耐温性、耐酸性及实际饲喂环境中的酶解效率,推动行业进入酶制剂价值驱动新阶段。在微生物与免疫调控领域,研究展现出系统性的健康管理新视角。法国国家农业食品与环境研究院(INRAERodrigo Guabiraba研究员系统阐释了肠道微生物通过-肺轴调控鸡只抗病毒免疫的最新机制。早期微生物定植对呼吸道免疫具有系统性影响,母源微生物移植可显著降低流感感染后的肺部病变和死亡率,这一发现为家禽健康管理提供了全新视角,意味着通过营养手段调控肠道微生物,不仅可以改善肠道本身健康,更能构建起一道强大的系统性免疫防线,为通过营养手段构建系统性免疫防线、推进养殖减抗提供了全新思路。中国农业大学胡永飞教授在家禽肠道微生态调控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其团队构建的鸡肠道核心菌群资源库中筛选出的贝莱斯芽孢杆菌CGMCC 24752;凭借卓越的抑菌活性和产酶能力,可有效改善肉鸡生长性能并适用于低蛋白日粮方案,助力养殖场实现降本增效。此外,团队开创性地研发出由10个菌株组成的合成微生物群落SynComBac10能够模拟健康成年鸡肠道中70%以上的核心功能,不仅能促进雏鸡肠道发育,还可通过调控特定菌群激活免疫,有效抵抗沙门氏菌感染。这一成果突破了传统单一益生菌的局限,为开发下一代高效微生态制剂奠定了全新路径。敖志刚博士担任国际专家现场翻译,确保国际前沿研究成果的精准传递,助力参会者高效理解核心内容。

汇聚智慧,驱动行业变革

本届论坛议程紧凑、内容前沿,将通过专题报告,深度聚焦精准营养、数智科技等核心领域,不仅为家禽产业“降本增效”提供了具体方案,更以融合创新的理念为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此外,还有企业参与展览展示,精准对接业内人士,展示最新技术和产品。

首日议程成果丰硕,19日精彩仍将继续。论坛已成为一个汇聚行业智慧、驱动深刻变革的高端平台,对引领家禽业迈向绿色、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距离会议开幕还有
会议日期

2025年10月18-19日

网上注册截止日期

2025年10月25日

现场报到日期

2025年10月18日